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召开期间,我校统一战线成员热切关注,积极通过多种形式收听收看全国两会报道,认真学习两会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并结合自身工作和专业领域,畅谈学习体会和感想。
省政协委员、民盟山西高等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民盟中北大学基层委员会主委马铁华:全国两会为科技创新擘画了壮阔蓝图,作为在高校一线从事教学科研的教师,深感振奋。新时代赋予的使命光荣而艰巨,国家“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战略为科研注入强劲动能。两会释放的政策春风,让科研人员深切感受到“松绑减负”的支持与“宽容失败”的信任。成果转化机制的优化,让实验室的“智慧火花”加速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青年人才挑大梁的号召,激励更多“后浪”勇闯科研“无人区”。这些举措既是对创新规律的尊重,更是对科研人价值的肯定。躬逢盛世,唯有奋斗。站在两会擘画的新起点上,我们满怀信心,誓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和“敢为天下先”的锐气,勇攀科技高峰,为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在新征程上书写教育科技强国的时代答卷。
省政协委员、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丑修建:教育是国之大计,2025年全国两会,教育再成热点话题。党中央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系列重大部署,如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分类推进高校改革,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加快“双一流”建设,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等内容,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更激发我们以“满格状态”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我将深入学习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内容,全面推动有组织科研,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山西省地方经济发展,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推进极端环境测试前沿领域关键技术攻关,以更多国家急需重大原创成果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认真回答好“强国建设,中北何为”时代命题,在强国建设新征程中作出更多新贡献。
九三学社中北大学委员会主委、出版中心主任李迎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科技强国建设,全面启动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加快完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我深刻感受到国家对科技创新和创新人才的重视。作为九三学社中北大学委员会的主委,我将积极引导社员们发挥教育、科技优势,推动产教融合和科教融合,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我们将密切关注教育、科技和医疗等领域,积极建言献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民革省直属中北大学支部委员会主委、研究生院副院长、卓越工程师学院副院长杨秋翔:2025年全国两会描绘了我国教育发展的的宏伟蓝图,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特别是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感振奋,我校正处于“双一流”创建的关键时期,我们将深刻领会两会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围绕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进一步促进研究生教育的产教深度融合,培养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的能力,具有工程伦理素养、广阔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工程人才,为我校的“双一流”创建贡献力量。
校归侨侨眷·留学人员联合会会长、半导体与物理学院副院长(正处级)唐军: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强化核心技术攻关、深化产学研融合、提升成果转化效能”要求,半导体作为科技革命与区域转型的战略支点,应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依托全国重点实验室和晋创谷等优势平台,实施“人才虹吸计划”,开展科技、人才和教育三位一体建设工作。通过柔性机制组建“领军专家+青年英才+产业工匠”三级梯队,深化与中国科学院等机构共建创新基地,推行订单式培养与“双导师制”,形成“实验室-工作站-产业园”贯通式培养链。同时,建立“需求清单-科研攻关-市场验证”闭环机制,聚焦“卡脖子”领域定向突破,依托校企实验室推动技术适配产线需求,通过技术转移联盟加速要素流动。形成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耦合的生态,以第三代半导体为突破点,助力山西构建半导体产业体系,为教育强国支撑科技强国提供实践范例。
市政协委员、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曹凤才:刚刚召开的全国两会备受瞩目,在中北大学激起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对教育强国建设进行了专门论述,奏响了教育强国建设最强音,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中北大学作为“人民兵工第一校”,正朝着“双一流”建设目标阔步前行,在两会精神指引下,中北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将以时不我待的精气神,抢抓机遇、踔厉奋发,围绕国防和山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聚焦新质生产力,结合我省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布局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学院”建设,培育人工智能产业人才,构建转型发展的“人才矩阵”。我们将推进有组织科研,打造校企地联合创新平台,搭建校企联合研发、概念验证、中试熟化等平台,构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转化为一体的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新样本,推动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向一流学科跃升,为山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校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区人大代表、电气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李晓:今年的全国两会,是在“十四五”规划收官、迈向“十五五”的关键一年召开的重要会议,意义非凡。在当前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科技革命加速演进的背景下,我国教育事业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使命。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系统部署,为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明确指引。作为一名无党派人士和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将立足本职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围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创新等关键领域开展深入研究。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智慧教育新模式,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和创新能力;在科研中,聚焦前沿技术,推动学科交叉创新,助力学校在信息技术领域取得更多突破。同时,我将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民进中北大学基层委员会主委、仪器与电子学院教授甄国涌:全国两会的春潮激荡神州,科技创新“冲锋号”愈加嘹亮。作为奋战在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双战线的高校教师,研读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篇章,既感重任在肩,更觉豪情满怀。“教育由大向强”奠定强国之基;“宽容失败”孕育原始创新;“深化人才分类评价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项项举措昭示走向复兴的定力与担当。站在科技革命与教育变革的历史交汇点,我们既是国家战略的受益者,更是创新突围的突击队。相信在两会精神的指引下,中国科研的星河必将更加璀璨,教育强国的征途必定铺满荣光!
民建中北大学支部副主委、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周少锋:今年的全国两会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主线,围绕高质量发展谋篇布局,展现了新征程上踔厉奋发的时代画卷。作为一名在中北大学从事复合材料科研工作的教师,全国两会精神为我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和工作动力。尤其在强调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及绿色发展的背景下,结合山西省复合材料研究的实际情况,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我们应深刻领会并贯彻两会精神,将其融入到日常科研工作中去,立足于山西丰富的资源基础,特别是煤炭及其副产品资源,开发出具有高附加值的新型复合材料,如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等,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为实现我省经济的高质量转型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共同书写山西新篇章。